我們的四十年——第一個十年:勇敢的開創
發布日期:2021-08-20
金寧人本著一顆匠心,用40年的光陰鐫刻著由小及大,由大及強的圈圈年輪。同時也展現著中國改
革開放大時代的縮影,記錄著沿海改革開放企業崛起的歲月,見證著中國夢的奇跡。
歷史
第一個十年:勇敢的開創
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,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。如同春雷喚醒大地,黨帶領人民進行的這場“新的改革”書寫了一個國家繁榮發展的壯麗史詩,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,也深刻影響了世界。
新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。有人說那是“變魔術的十年”,也有人說那是“摸著石頭過河的十年”……1979年7月15日,中央正式批準廣東、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、靈活措施,廣東省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。經歷了計劃經濟約束年代走過來的老百姓,猛然呼吸到改革開放的新鮮空氣。中山先行先試,憑借敢為天下先的中山精神,人們紛紛投身改革開放大潮,開啟了一個個新的商業奇跡。
80年代的小欖,在改革開放大潮中,永寧人靈活地捕捉“外引內聯”政策變動,大膽攜手外商開展合作,使得一批中小型工廠、“三來一補”企業、合資合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。1980年,距離我國全面改革開放只有兩年不到的時間,永寧社區從一個主要還是開展種植水稻、甘蔗、蠶桑和養魚等單一農業生產的普通社區,一躍成為全國首批“千萬富翁鄉”。 憑著敢想、敢為、敢拼的創業精神,成為了中山改革開放史上的首批闖將。
剛踏入社會不久的鍾氏三兄弟,和全國人民一道趕上了好時光,幸運的迎來了中國騰飛的始發期,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,他們以“初生牛犢不怕苦”的精神,在父母的支持下,勇敢地投身于個體戶的創業中去。


1982年約10月,鍾氏三兄弟及其家人在中山市小欖鎮大欖崗附近共同建造了一間“松皮棚”小屋,命名為:“金記小食店”。店內只配備簡單的餐具與燒柴爐等基本器具。當時的金記小食店以經營粥、粉、面等早餐為主,由鍾氏三兄弟的家人以及兩名雇傭員工起早摸黑進行經營。金記品牌隨之誕生。

1985年,金記小食店建筑改造,建立起一百多平方米簡陋的磚平房,命名為:“金記飯店”。1987年,金記飯店擴建了兩個包間,經營面積增加約一倍(已擁有兩個包間約十一張餐桌),此時飯市已經有魚、蝦等基本河鮮供應。后來,隨著不斷創新求變、菜品走向多元化,各種新菜式、新吃法不斷涌現。金記品牌也廣受大眾好評。在這個地方,鍾氏三兄弟苦心經營了十年時光,累積了第一桶金。